当前位置: | 首页 |
|
“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济宁退役军人风采系列宣传(二十六)
发布日期:2023-07-29 10:46
浏览次数:
他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在深深的地层开采光和热,“君问薪火何处来,且看工人满面尘。”他们是普通的煤矿工人,但是他们身上有不一样的军人风采,义无反顾的在矿井中贡献着青春,贡献着爱。“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为您讲述退役军人在煤矿的奋斗故事。 05 周彦昌 用“忠诚奉献”书写一名共产党员的“青春华章” 周彦昌,中共党员,1992年12月入伍,2005年5月退伍。2007年6月参加工作。该同志长期奋战在通防工作一线,有丰富的理论和实操经验。2011年至2021年间连续十年代表霄云煤矿参加济宁市及集团公司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市级一等奖2次,集团公司比武状元3次。先后两次被济宁市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两次被济宁市授予“济宁市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被评为“第三届济宁市突出贡献技师”,2019年被评为“第八届济宁市首席技师”,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他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从基层工作做起,2023年被破格提拔为通防工区党支部副书记。该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也是通防工区一名普通中层干部。然而,他就是在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不仅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能时时处处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服务群众和遵章守纪等各方面都充分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红心向党,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该同志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筑牢思想根基和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的各类会议精神,积极参加集团公司党校和矿党委组织的党员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党性修养。作为党建联系人,他积极推进过硬党支部建设。特别是结合工作需要,采用“四个知道”谈心工作法(即知道被谈心人在哪里,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近期思想有没有波动、个人和家庭有没有大的变故)。为了使支部生活规范化,正规化,他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增强党员组织性、先进性意识。工作之余,他主动和工友交流谈心,切实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他带领团队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多次参加集团公司举办的技能大赛活动,成绩均名列前茅。在职能科室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组织技术人员筹划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吸引和带动了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工友们参与其中,真正把青春和激情挥洒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征途中。 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在本职岗位上做贡献 作为一名矿井测风测尘工,周彦昌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时刻惦记着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风量、温度、气体成分及控风措施,并根据现场需要及时进行通风优化。1314工作面夏季作业时顺槽长、温度高,所需风量大,周彦昌密切关注生产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工作面的推进距离和气温变化,及时进行风量调整再分配,既满足现场需要,又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二采区全面掘进后,矿井通风路线长,压力较大,该同志紧跟现场工作节奏,全面把握矿井通风总体状况,灵活巧妙采取有效措施,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始终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安全保障。 周彦昌先后设计并制作了井下风门过水沟挡风装置、风窗开闭刻度盘、转载点可移动半封闭喷雾装置,即根据转载点空间尺寸大小,采用软质材料封闭抛煤区域,防止尘雾飞扬,既能防尘又能防止水雾飘散。 带徒传技,为企业人才接续竭己所能 众所周知,瓦斯检查工被誉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眼睛和哨兵,随着霄云煤矿全面生产的逐步展开,工区调整补充了一批瓦斯检查工。作为长期工作在通风瓦检一线的老职工,周彦昌牢记传道授业的职责使命,着力在“师带徒”的工作上下功夫,在培训教学中,按照“因人而异、按需培训”要求,根据人员自身情况和岗位性质不同,制定专门的培训内容、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培养了高级工4名,中级工6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周彦昌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的模范作用,用勤奋和真诚收获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用担当和实干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青春华章。 0 6 李其连 用30年干好一份工作 李其连,1986年11月入伍,1990年3月退伍。1993年进入落陵煤矿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铲车司机。刚参加工作时,他凭借着在工程车技术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一身的本领成为了铲车班班长,在1996年运河煤矿筹建、2004年阳城煤电筹建和2007年霄云煤矿筹建时,他一直作为第一批筹建人员进驻筹建处,协助筹建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2023年,荣获济宁能源“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李其连说“干工作,就是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这样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30年来,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015年,为适应工作需要,48岁的他又考下了叉车操作证,并在短短五年时间成为霄云煤矿叉车队伍里的领头人,带领着叉车队伍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面对重大、特殊的任务,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其连。”工区单位负责人说道。 在日常工作里,他的工作主要是配合、辅助矿井的生产工作,为井下安撤面、井上下机电设备的安装进行物资运输。他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干好本职工作,他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学习过程中,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缓起步、匀速度、保胎压、贴壁拉杆”的操作方法,最大程度上降低叉车的损耗,减少维修次数,油耗也较之前降低20%。 李其连说“干工作,安全可不能有丝毫大意。”作为一名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司机,他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总结出了“三勤”和“三查”工作法。“三勤”即:眼勤,勤观察各个仪表、指示器的读数是否正常,净化器滤芯是否干净;耳勤,注意辨别机械及传动部位有无异常声音;鼻勤,时刻留意车辆内有无异味。“三查”,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进行认真检查。坚持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对车辆进行安全评估;对工作区域,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流程来进行作业,做到“人动车不动,车动人不动”的原则,超前辨识到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对辨识到的安全隐患及时的整改和调整,保证工作现场作业安全。30年来,李其连没有出现一起行车事故。 李其连说“做好传帮带,实现技能传承是我的责任。” 30年来,不断有新工人分配到车队中,他就手把手的逐个传授业务本领,教授知识技能,从不“留一手”,带出了30多名优秀的徒弟,现如今,他们都已在各企业发光发热,受到了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李其连,一名平凡岗位上的普通煤矿人,他用30年干好一份工作,也将一份工作干了30年。30年来,从青年到中年,作为集团公司发展的亲历者、践行者、见证者和参与者,他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一名普通职工对岗位的热爱,对企业的热忱,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快意人生,实现着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