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创新济宁行 改革济先锋”优秀改革案例暨新闻作品评选活动获奖名单揭晓!济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获奖作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3-12-06 10:30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凝聚改革力量、强化改革担当,在全市营造争创一流改革品牌、争树一流改革典型、争做一流改革先锋的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23年度“创新济宁行 改革济先锋”优秀改革案例暨新闻作品评选活动。济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报送的《济宁市布建英烈文化数字化工程 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案例,荣获优秀改革案例三等奖;在《中国退役军人》(2023年第7期)发表的《48万名“山东老兵” 当先锋 上云端 聚合力》新闻稿件,荣获新闻作品优秀奖。 济宁市布建英烈文化数字化工程 发挥资政育人作用 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烈士纪念设施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内涵,注重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应用,利用大数据库、VR等技术手段,大力弘扬英烈精神,强化红色记忆,增强政治认同,烈士纪念设施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彰显。 一、打造VR全景矩阵。利用VR全景技术,将全市12处烈士纪念设施数字化制作,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实景拍摄,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中小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沉浸式感受各个场馆的“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润物无声,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一方面,注重多部门合作,最大力度聚集力量。成立部门联合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锁定时间表,发挥各部门优势形成统一思想、密切配合、统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学习参考全国63个省内外的烈士陵园VR产品,选取建设较好、日常维护管理到位、绿化面积大烈士陵园进行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工作。组织召开VR制作培训会,由专业摄影师从拍摄要求、制作重点、细节把握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提高视频制作的技术性和权威性。严把政治关、史实关,积极对接宣传、党史等部门,就宣传内容、敏感信息进行筛查,加强VR视频的审核指导,整合各方资源,精心打造视频宣传矩阵。另一方面,实施多点位拍摄,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协调组织在12处烈士纪念设施设置300余个拍摄点位,对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方位、多角实景拍摄,共计拍摄3万余张高清照片。先后组织40人次参与制作,完美呈现烈士纪念设施客观场景。VR矩阵以济宁县级区划图为蓝本,12个烈士纪念设施点位分布其中,通过点击各个链接,可直观了解革命文物、历史图片及革命历史事件,实现线上观览。 二、注重红色资源挖掘宣传。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通过录制视频、撰写事迹、整理文献资料、出版书籍等方式建立“全市红色故事资源库”,包含视频资源类、文字资料类、红色老物件、红色电影类、红色书籍类等5大类近3000份素材资源,为红色文化宣传筑牢坚实基础。一是收集整理素材。关于视频资源类。历时9个月,行程8850公里,采访了298名退役老兵,拍摄了173个视频,时长5190分钟;同时,录制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视频80余个,优秀济宁籍现役军人视频35个。关于文字资料类。整理记录老兵先进事迹310余篇近50万字,编制建国前老兵光荣册1400余册。关于红色老物件。累计征集整理个人自传、勋章、证书、老照片2000余件。关于红色电影类。先后收集保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红色电影80余部。关于红色书籍类。依托市档案馆的书籍资料,收集整理关于济宁历史的书籍120余册,自行编撰了《济宁红色记忆系列丛书》《孔孟之乡英烈谱》《岁月如歌》等红色书籍。二是深化数字赋能。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在全市主流“网微端号”平台开设“传承红色基因”“济宁英烈故事”等专题专栏,推出济宁市双拥文化传播IP形象和标识,开通网站和公众号,打造数字化传播矩阵。利用报、台、网、微和“学习强国”平台,开通“专栏宣讲红色故事。开展“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主题宣传活动,邀请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掀起学习王杰精神热潮。举办“英烈讲解员大赛”,录制视频进行网上展播,点击量超过10万次。三是组建老兵故事宣讲队。目前宣讲队成员有原济宁军分区司令员王世珍、全国道德模范谢立亭、雷锋精神传播者张茂路等110余人。“老兵初心故事宣讲队”已被市委宣传部纳入“习语润儒乡”系列宣讲活动,被市委确定为十支宣讲力量之一,依托雷锋纪念日、清明、七一、八一等重要节点,讲述英烈事迹和老兵故事,观看红色电影,累计为全市大中小学宣讲1130余场,宣讲对象20万余人。 三、讲好英烈故事。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观影院”“雷锋志愿服务阵地”等教育阵地,采取“讲、听、观、学”等方式,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宣讲格局。一是进校园讲好“开学第一课”。每年开学季,组织英烈讲解员走进校园,为广大学生群体“讲战斗经历、讲革命历史、讲英烈精神”,以第一视角讲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讲述先烈的英勇与牺牲,让孩子们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二是到红色教育基地听故事。带领青少年参观瞻仰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教育阵地,听英烈讲解员讲述英烈故事和感人事迹,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情怀,引领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彰显烈士纪念设施的红色教育阵地功能。三是到老兵身边亲身感受。切实发挥老兵讲解员力量,提供优抚志愿讲解,先后为200余个家庭讲述战斗经历,缅怀英雄烈士。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深受触动,累计撰写150余篇心得体会,在各类报刊、网站发表,红色记忆、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牢牢根植于青少年内心深处。四是依托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制作一系列红色文化宣传视频,先后在网站、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宣传红色故事220余期,使英烈形象生动呈现在广大网民面前,引导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积极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 48万名“山东老兵” 当先锋 上云端 聚合力 “李婶,不要急,咱家地里的麦子,今年还是俺们帮您收!”天气预报显示2天后有雨,烈属李学英家有10多亩地急于收割,兖州区大安镇“老兵农机助农联盟”的负责人张波了解情况后,连忙和几位老兵农机手抽调3台农业机械免费帮助李学英家收割小麦,仅用2个小时便全部收割完毕,并将粮食送到其家中。“我们联盟的宗旨是为辖区内的现役军人家属、军烈属站好岗、服好务。战友们,你们安心保家卫国,家里的农活我们包了!” “请问是‘老兵国旗班’吗?我叫朱体斌,在‘兖州退役军人’微信小程序上看到你们在招募志愿者,我是去年年底退役返乡的,也想加入……”经过报名、审核、面试、培训等流程,朱体斌很快如愿加入“老兵国旗班”,成了一名退役军人志愿者。 兖州区漕河镇“老兵国旗班”举行升旗仪式进校园活动。 在兖州,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能开展得如火如荼,要得益于退役军人云党委的成立。 为深化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兖州区开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新路径,在“兖州退役军人”微信小程序上开设“老兵云支部”专栏,通过“云端”引领、“云端”展示,进行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成果宣传、优秀志愿者风采介绍等工作,催生“兵”字号志愿服务项目遍地开花。 兖州区的“老兵炊事班”在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里,为优抚对象上门送餐;漕河镇的“老兵国旗班”用仍旧铿锵的正步延续军旅情怀,开展升旗仪式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活动;颜店镇的“老兵防溺水护卫队”主动巡查辖区内鱼塘水库等重点区域,走村串户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新兖镇的“老兵雷锋车队”坚持十余载,为高考学生爱心送考……还有大安镇的“老兵农机助农联盟”、小孟镇的“老兵放映队”、兴隆庄街道的“老兵星火宣讲队”、鼓楼街道的“老兵红星读书会”、龙桥街道的“启明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老兵云支部”这面旗帜下,各镇街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和退役军人工作的深度融合,孵化出山东老兵志愿服务队兖州大队“一镇一品牌”志愿服务项目。 “成立退役军人云党委,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贯穿退役军人工作全过程,抓好退役军人党员管理服务、教育培训、志愿服务、选拔使用、评先树优等各项工作,让退役军人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文有所施、武有所用’。”兖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袁建珠介绍。 通过开展深入兵心的各项活动,“老兵云支部”如今已成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兵心所系”的精神家园,其中的7200多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已成为兖州区志愿服务组织的“硬核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