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济宁退役军人风采系列宣传(四十三)

发布日期:2023-11-26 17:16
浏览次数:

一身军装,一生戎光!“戎光在身边——济宁退役军人风采系列宣传活动”,讲好新时代济宁市退役军人在平凡岗位上续写军人风采的生动故事,诠释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彰显退役军人的优秀品质。

万祖臣

万祖臣,北宿镇福岗村人,邹城市剪纸非遗传承人,从小酷爱剪纸艺术,2015-2020年服役期间,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剪纸,列如《中国梦》、《喜迎十九大》、《老年退役》等,参加旅实物展览展示,取得较好反响,受旅首长一致好评。

2020年被部队政治工作部评定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2022年在全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文创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现任邹城市东沙小学剪纸老师,同时万祖臣热爱公益,担任邹城市雷锋剪纸艺术社社长。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从表现类别分为肖像剪纸、动植物剪纸、字体剪纸、动漫动画剪纸、红色文化剪纸、浪漫精细式剪纸,从表现技法分为阴刻、阳刻、阴阳结合刻。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剪纸是一种平面镂空艺术,用剪、刻、撕、染、烫等技术在纸上创作出各钟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剪纸除了有饱满的构图、夸张的造型外,还有着丰富的内涵,不追求写实,采用平视化构图,注重装饰效果。剪纸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在万祖臣8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邻居给他剪了一幅窗花。邻居见万祖臣把窗花拿在手里爱不释手,于是又送给他一本剪纸的图册。从此,万祖臣便迷恋上了剪纸.....之后他又不断大胆创新、广泛涉猎,始终没有放弃剪纸这个爱好,2015年应召入伍后,在部队向战友传授剪纸技法,让剪纸文化传承至五湖四海中。在领导建议下,与几位战友精心合作,五年内创作十多幅大型巨作,把部队红色文化、习主席讲话精神融入其中,幅幅美轮美奂,让人大为震惊;其中《红色基因》、《中国梦》两幅巨作被旅领导拿出来专门办了个展览会,同时被旅政治工作部评定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    

退伍后,万祖臣立足家乡文化,创作了长达长达2.6米的《儒风文化,古韵邹城》和《孟子故里,醉美邹城》,剪出了邹城市的人文景观,受到邹城电视台"邹鲁融媒"的采访。经镇文化办推荐,担任邹城市东沙小学剪纸老师,在东沙小学手把手教授学生剪纸方法,同时积极参加市非遗展览活动,并在雷锋馆成立剪纸社,对想学习剪纸的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讲解。

宋庆明

宋庆明,2018年9月入伍,2020年9月退伍,淘宝店铺MF靓坊店主,微商店长。

2021年5月29日18时许,邹城市看庄镇看庄村,一位70多岁的村民高成志干完农活骑三轮车回家,经过看庄镇高看河,在下坡拐弯时不慎连人带车跌入水中。附近的村民发现高成志落水后,试图用杆子、绳子等工具进行营救,但是老人已飘到河中央,救援行动都没有成功。危急时刻,宋庆明来不及多想,接过旁边村民递过来的绳子绑在腰间,脱下衣服和鞋子“扑通”跳进了3米多深的的河水中,迎着河水奋力游向老人。他游到落水老人身边,发现他已经呛了几口水,身子还在往下沉,他用手拽着老大爷的胳膊,并将头托在水面上,防止再次呛水,便奋力拉着老大爷的臂膀慢慢地往岸边游,等到岸边的时候,众人合力将老大爷救上岸来。“我会游泳,并且在当兵的时候我的水性和身体素质不错,所以我还是有一定把握能顺利把人救上来。”

2021年7月21日,宋庆明从新闻上看到,河南遭遇特大暴雨,陷入危机时刻,宋庆明在战友群里紧急相约,奔赴灾区一线。从家乡邹城驾车驶向河南。“车上的雨刮根本来不及刮干净雨水。”回忆当时从开封驶向郑州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一夜无眠、一路急驶、特大暴雨中逆行的宋庆明和另外两位战友没有丝毫倦怠,精神抖擞地加入到临沂救援队,投入到紧急救援中。“当时水深有4米多。”按照郑州当地抗灾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宋庆明被安排在临沂救援队负责的陇海路交通涵洞开展排水作业。此处涵洞为我国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铁路和郑州市区主干道陇海路交汇的重要结点,陇海路连接郑州市区和郑州火车站。特大暴雨中断了交通干道的畅通,不但严重影响了郑州市区救灾工作,也时时危及京广铁路的运行,成为郑州灾后急需疏通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

历经两天两夜40多个小时、每小时3000多立方的大功率作业排水,陇海路交通涵洞终于完成抢险排水,在断行40多个小时后通行。在顺利完成陇海路交通涵洞的排水作业后,宋庆明与两位年轻的战友又跟随临沂救援队紧急赶到郑州郊区的交通要道涵洞开展了紧急排水作业,经过10多个小时的抢排,于24日下午完成抢险任务。

危急时刻冲锋在前,是军人的本色和担当,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宋庆明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初心,不仅是过去,未来再遇到这种危急时刻,他依然会毫不犹豫的冲锋在前。

张守华

张守华,1996年12 月入伍,1998年12月退伍。退伍后安置到邹城市伟力达染织有限公司工作,2008年下岗。2017年服从邹城市退役士兵专项公益岗位安排,到峄山镇人民政府工作。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张守华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广泛认可,2022年,他先后获得邹城市、济宁市“爱岗敬业标兵”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7日下午,张守华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行至峄山南路时看到一个手不断流血的男子正神情慌乱地站在路边。 他不停地向过往车辆招手求助,来往的车辆没有停下,张守华没有犹豫,急忙靠边停车。“你有什么事吗?”“我的手被车上的玻璃划了,不能开车了,您能不能送我到医院……”该男子着急地向张守华求助。“快上车!”张守华立即掉转车头,带着受伤的男子驶向最近的人民医院老院区,由于伤势严重,转院到济宁进一步治疗。张守华一路护送,在男子与家人汇合后才离开。事后该男子和他的家人专程来到峄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感谢张守华,并为他送来了一面锦旗。“我是一名老兵,虽然已经退伍,但是老兵精神不能丢,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依然会选择帮助!”张守华说。 

做好组织交办的每项工作,一直是张守华心中坚守的信念。自上岗以来,张守华在担任苗庄、两店管区主任的五年里,走遍了辖区村内的每一条街道,除按时干好日常各项工作外,还常态化参与到村里的疫情防控、护林防火、防溺水、人居环境整治、贫困户精准识别、村级党建等工作中。苗庄村王大娘常年一人居住,行动又不方便,儿女常年在外打工,家中有情况时也无人照顾,他就主动上门为老人提供帮助,经常帮助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王大娘对此感到很感动,她说“他很热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照顾我……。”无论是烈日下,还是细雨中,张守华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村庄的各个角落。两店管区辖6个自然村,他每天都要转一遍,安排当日工作,看看工作进度,有时还会因为工作住在管区。“政府给了我第二次上岗的机会,我格外珍惜,我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村民做好服务,体现自己的价值。”张守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年夏季,峄山镇出现了强降雨天气,张守华一边带领村干部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边投身到暴雨防汛工作中。在防汛一线,随处可见他的身影。抢修河道、清淤排水、堵缺口、清障碍、对低洼处进行定点巡查,对店铺发放安全告知提醒……人民有难,军人当先,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是张守华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一次次的磨练,张守华在工作中变得愈加成熟。如今,张守华被党组织发展为预备党员,他将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退役士兵专项公益岗位上不断努力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