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退伍军人王飞荣获“济宁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发布日期:2019-04-30 16:02
浏览次数:

王飞,男,现年33岁,山东省泗水县华村镇人。由于早年家境贫寒,年轻的王飞只接受过初中教育。2004年,怀着青春的梦想光荣入伍,在原二炮96165部队服役,服役期间刻苦训练,勤奋好学,担任过主要战位号手,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受到过嘉奖,2006年退役返回原籍。回到家乡后,面对贫穷落后的现实,他继续发扬革命军人的优良品质,致力于改变自己和家乡贫困的面貌,几经艰辛,走上了一条紧跟时代步伐,发展农业产业的亮丽大道。偶然的机会,让他了解了公益事业,坚持以农业产业为支撑,勇敢地投入到乡村公益事业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身心在扶贫济困中升华。

不服输的军人性格,铸造了他必须趟出一条幸福路的坚定信心。2006年部队复员后,家里3亩多贫瘠地耕地和全村有名的贫困户是王飞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生计,他做过公安协勤、开过馒头房、卖过手机、打过工、上过建筑工地……怎么体现自己曾经当过兵,让当兵的历史和军人的品格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王飞日夜思索的事情。听说种植黄桃市场前景好,为了解情况和种植技术,他先后跟随镇农业考察团到淄博、临沂、河南等黄桃种植成功地区进行考察,发现黄桃适宜在本地种植。说干就干、雷厉风行、干练果敢的军人作风起了作用,考察回来后,就开始埋头苦干。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搞种植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增强致富本领。劳动之余,他四处拜师学艺,订阅了10多种农业种植方面书刊,并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资讯。每逢县里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他必到场向农技员咨询科技信息。就这样,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50亩土地给予了他艰辛付出的回报,还清创业的债务,赚到属于自己人生的第一笔创业财富。俯身躬耕,不仅让他尝到了甜头,更让他看到农业发展的广阔天地,更加增强了他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信心。2015年将黄桃基地扩大到200余亩,成立田丰盛业家庭农场,随后又承包800余亩荒山,2016年在泗水县杨柳镇承包扶贫大棚50余亩种植草莓,吸纳当地贫困231户。今年,又在泗水县华村镇投资300余万,建设有机蒜黄大棚60座,计划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

乌鸦反哺的赤子情怀,坚定了他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不让一个乡亲掉队的坚强决心。王飞小时候家里穷,得到过众多乡亲的周济,现在自己事业走上了正轨,他感到自己过得好,不算好;让乡亲们都过得好,才是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才是真富裕。要乡亲富口袋,先要富脑袋。自从参加了省、市农广校主办的现代家庭农场主的培训后,犹如一支强心剂,深深的刺进了他的心灵,让他意识到发展新型农业机不可失,要立即行动,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改进种植模式,用现代农业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为此,他将学到知识结合经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学易懂的生产技术。在田间、在村委会、在自己家里举办培训班,免费向村民传授科技知识、种植业各种常见病防治,向村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爱党爱国观念,教育村民靠自己的双手科学种田、合理种植,依靠科技致富。几年里,经过王飞手把手的教授,现在从留守老人到刚毕业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依靠科技致富的理想,带动了群众积极开展农业种植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田丰盛业累计帮扶贫困户336户,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为贫困户发放劳动报酬21万余元,实现年产值300余万元。王飞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农业产业领域的小能人,退伍军人的先进代表。

扶贫济困的理念,坚定了他助人为乐倡导公益新风尚的致富初心。王飞可以说是一个“公益人”。从事农业的他,时间并不宽裕,但他仍然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公益之路,伴随着泗水微公益协会一起成长。王飞参加公益活动起源于一个叫小浩媛的12岁小姑娘。2年前,他接触到了小浩媛,小浩媛的家在泗水县华村镇石坌村的偏远山坡上,几乎没有可以称得上的“路”,家里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石头墙,黑瓦片,条件十分艰苦。在镇里希望小学读三年级的小浩媛,学习非常优秀,因为家庭贫困,小浩媛每天要用双腿走3公里多的山路去上学,途中要翻越陡坡。但小浩媛从未因为艰苦而抱怨,一直坚持用功学习。王飞了解到,小浩媛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他们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狠心抛下了她离家出走,至今没有音讯。小浩媛的爷爷奶奶已经70多岁,照顾这个孩子显得愈发无力。王飞通过微公益将小浩媛纳入了协会的救助范围。现在的小浩媛每天都能看到灿烂的微笑。也正是小浩媛的故事,让王飞坚定了在公益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加入微公益协会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作为志愿者先后走访300多户,建档200多户,自费开车行程2万多公里。曾先后担任华村镇、苗馆镇负责人,负责两乡镇贫困和失学儿童的走访对接以及会员发展工作。任职期间,尽职尽责,华村镇22个村庄、苗馆镇63个村庄全部走遍,对所在区域内的贫困和失学儿童进行了多次拉网式筛查,做到了不漏掉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通过他的努力,先后有50余个贫困孩子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长期救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