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济宁退役军人风采系列宣传(二十三)
发布日期:2023-07-07 10:07
浏览次数:
他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在深深的地层开采光和热,“君问薪火何处来,且看工人满面尘。”他们是普通的煤矿工人,但是他们身上有不一样的军人风采,义无反顾的在矿井中贡献着青春,贡献着爱。“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为您讲述退役军人在煤矿的奋斗故事。 01常保堂 常保堂,中共党员,1991年12月入伍,2003年5月退伍,现任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电厂党支部书记。 他把军队的优良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带到了自己的岗位中,多次被集团公司、矿党委授予“十佳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提高理论修养 筑牢支部“桥头堡” 常保堂担任阳城电厂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以强化队伍建设和服务群众为己任,不断提高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感召力。带领党员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委组织的业务培训,把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运用到工作之中,打造了一支过硬的队伍。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他带领全体党员每月进行一次义务劳动,冬季扫雪清道,帮职工解决道路安全问题;夏季干煤棚挑拣矸石,保证入炉电煤质量;秋季清除厂区内落叶杂草,确保环境整洁;,春季进行皮带淤泥清理......通过这些活动使每名党员都能认识到党员是一种身份,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大家的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立足本职岗位 甘当职工贴心人 2020年春节,常保堂和妻子在老家河北休假,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他们美好的计划。疫情就是命令,他连夜从河北返矿立即投入到岗位上去。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燃料供应队长家里有事无法返岗,他做好电厂党支部工作的同时兼任燃料供应队队长的工作。因部分职工无法返岗,人员非常紧张,他一身多职,一人多岗,连续奋战60多天,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以稳发电、稳供热双路并进筑牢了防疫工作“大后方”。在2021年开展党史教育学习中,他深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职工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切实为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事。多年来,他带领支部全体人员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活动,让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到汶上县郭楼镇阳城坝村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生活用品,让孩子们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并通过“党支部书记创新项目”,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实际成效,促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敢于突破创新 迎难而上解难题 2022年,煤炭价格高位运行,他带领燃料供应队人员积极转变思想,提升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打破思维定势,坚定“减亏损、降能耗”的信心,向“掺烧比”要效益的工作思路,按照“高负荷稳出力、低负荷稳燃烧”的原则,结合负荷和脱硫、电除尘、输渣等设备运行状况,在保障环保动态达标的同时,确定最佳煤泥掺配方案,实行精细化配煤。在高负荷时将热值高的原煤与煤泥掺配,确保机组“顶得住”,在低负荷时将热值较低的原煤与煤泥掺配,保证机组“烧得稳”。仅四月份电厂燃料消耗综合单价降低了142元/吨,有力助推了电厂减亏降耗工作。“燃料成本占电厂经营成本的80%以上,如何在燃料成本上做文章实现降本增效尤为重要,我们将不断深化低热值燃料的利用,不仅要在煤泥上做文章,还要着眼于洗混煤的利用,持续发力、深度挖潜,为打造千亿级集团贡献阳城力量”他在与一线职工交流时常说道。 常保堂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时时刻刻不忘军人本色,朴实的工作作风,让他把职工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无私奉献为党旗增光添彩。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军人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擦亮军人荣光。 02冯颀 冯颀,现任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掘进三区技术员,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服役于71573部队,2019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从戎装到校服,磨砺了他热血意识,从校园到职场,他延续着拼搏精神。被评为2021年度“济宁市优秀共青团员”,获得集团公司“最美拥军人物”称号。 学用结合补短板 技术措施最得力 参加工作以来,他就将满腔的热血尽洒矿山,把经历的变换作为阵地的转移。“既然选择了煤矿,我就会充满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去奋斗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就是冯颀工作日志上的一段话。他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管理人员,他深知自己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还是显得单薄和匮乏,为更好融入这个煤矿行业,坚持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勉求实,潜心钻研技术。在许多人眼里,干技术工作是轻松的,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一支笔没有二两重。”但技术工作的辛苦并不亚于体力劳动,既要制订各种方案,做好各项工作的交接,还要翻阅各种资料,寻找现场施工的最佳方案,并要计算工程材料,向工人解释图纸,整编资料。关键工序施工时更要现场监督,技术复核,处理突发事件,检查各工序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等,繁琐复杂的工作使得他每天工作都是两头不见天,但他却凭着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独自应对了两个工作面掘进支护改革这一新挑战。他主动在网上查阅锚网索支护相关知识,凭借着军人的意志,自强不息、扎实苦干、不畏困难的工作作风,从懵懂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技术人员。 严把工程质量关 当好技术“一把手” 多一份责任,也多一点机会。在担任掘进三区2301工作面掘进期间,他深知自己在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不推诿扯皮,只讲求效率,在把自己从事的各项零碎但关键的工作努力做好的同时,时刻牢记“工程质量是巷道的生命”,严把工程质量关,深入现场,解决问题,消除隐患是他入井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企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他深知安全的重要性,他以班前会等为载体,从习惯性违章、到安全操作规程再到应急处置举措,职工们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安全有哪些反弹就专门“以课促改”,多点发力,将安全抓在手上,牢固树立“不安全不生产”理念,在阳城煤矿采掘接续攻坚时期,2301工作面首次突破162m大关,确保了各项工作在安全规范前提下有序开展。 彰显军人本色 勇当综掘“领头雁” 多年来,他时刻保持着军人本色,雷厉风行,任劳任怨,急难险重冲在前面,以扎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工友们的爱戴。2020年,冯颀以出色表现被提拔为采掘区队技术员,成为综掘线上的“领头雁”,他工作起来严细认真、精益求精,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轮廓划线、施工工艺、巷道成型、锚杆锚索的打设深度、锚杆帽是否上全拧紧等细节他都会在现场一一检查。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蔓延期间,驻矿职工陆陆续续出现异常症状,工区担负起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任务。他主动请缨,奋战在疫情一线,配合医务人员对所有隔离人员进行医学观察、体温测量、送药送饭,践行关爱服务职工行动,彻底解决职工思想担忧。作为一名技术管理人员,他深知抗击疫情的重要性,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他和志愿者们严防死守,真正做到了以大局为重,充分体现了一名退役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 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是凭借着这份坚定的信念,他把自己的青春融汇到生产一线,不断历练自己,使青春之花在煤矿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