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济宁退役军人风采系列宣传(十)
发布日期:2023-04-06 16:34
浏览次数:
有一群退役军人,他们脱下一身戎装、不忘军人本色,以敢打硬仗的决心、敢打必胜的血性,奔跑于阡陌纵横的田野间,“满身泥土,但依然光芒万丈”,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再立新功,带领村民奔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兵支书”,“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开设“兵支书”系列宣传,为您讲述“兵支书”的故事。 杜启挪,中共党员,1982年参军入伍,1985年退伍,服役期间,因表现突出,荣获师级嘉奖3次。现任嘉祥县老僧堂镇西杜村党支部书记。 “无论是在部队里还是在家乡,为群众办实事都应该成为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的主线。”这是杜启挪践行初心使命的自我要求。2017年,杜启挪被推选为西杜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开始了建设美丽宜居西杜村的奋斗历程。 发展村集体经济。2017年刚上任时,西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内没有村集体收入,村庄建设没有资金支撑。杜启挪带领村委争取到“百企联百村”“一事一议”资金一百万元,用于村庄发展建设。2018年以来,西杜村流转土地700余亩,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途径,坚持因地制宜,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引进有机韭菜种植项目,带领西杜村群众种植韭菜11亩和辣椒30亩,销往金乡等地,大大提高村集体收入。 抓好基层党建。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杜启挪坚持“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抓实抓细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利用每月5日主题党日活动,加强理论教学,提升西杜村党员的理论水平;发挥民意“5”来听行动等的积极作用,党员干部常到群众家中走访,摸清村情村况,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引导党员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深入学习新知识,随时了解国家大事,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2021年,西杜村转正2名党员,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杜启挪带领村委争取到政府资金补助九十万元,用于完善村庄基础设施,西杜村文化广场扩建至300多平方,将文化广场打造成集文化活动、宣传教育、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建设平台,既培植了群众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建成7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搭建棋桌等娱乐设施,丰富老人文化生活;新打机井15眼,为村民灌溉取水提供便利;修建下水道2000余米,织密村内排水网络;安装太阳能路灯70余盏,照亮西杜原本漆黑的夜晚;修路九百余米,实现了“户户通”。西杜村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正逐渐增强。 帮扶困难群众。杜启挪通过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进一步掌握和核准村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采取必要的帮扶措施,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疑难问题。他组织实施危房改造5户,修缮加固6户、透风漏雨整治2户;积极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厨师就业技能培训,保证每户至少有1人有就业技能;指导困难群众投入到发展村里特色农业项目当中,传授他们韭菜、辣椒种植技术,使在家贫困的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贫困户有稳定收入。 “作为一名老兵、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杜启挪将带领西杜村党员干部一道,接续奋斗、勇往直前,在西杜村焕发出一道道“新光芒”。 王新华,中共党员,1982年10月入伍,1986年1月退伍,现任泗水县泗河街道西关社区党支部书记。 2005年上任以来,将近18年的时间,王新华始终坚守在这片土生土长的地方,兢兢业业,带领村“两委”班子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求真务实,为民谋福利、为村谋发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追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退役军人的红色担当。 抓班子带队伍,夯实战斗堡垒作用。西关街位于城区,有510户、1700多人,前些年,由于村班子成员长期缺配、群众意见大,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各项考核指标一直位列全镇倒数,是个有名的“软弱涣散村”,谁都不敢轻易接下这个“乱摊子”。“党委找我谈话,鼓励我回村任书记,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有些犹豫。”王新华坦言,面对村里的复杂情况,他最初并没有信心。“最开始压力确实挺大,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退伍军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村里做点什么,所以我回来了。”王新华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村里工作说干就干,要干就干出个名堂,要让群众信任。”这是他任职以来对班子成员说过最多的话。王新华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班子建设,始终坚持把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顺利完成村党委、村委两委换届工作,扭转了外界对西关街是选举困难村、复杂村的看法,成功摘除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抓学习强素质,充实组织力量。王新华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他率先垂范,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历届全会精神,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村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见行见效。他每天坚持学“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平台等,并带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学习,学习强国学习课时、积分和参与率都保持前列。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搭建锻炼平台,为村党支部培养新力量,切实把村内致富能力强、大局意识强、服务奉献意识强的年轻人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和后备干部的培养,充实了村党组织的力量,引领全村青年党员为村集体发展贡献力量。 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为民服务宗旨。面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且背着债务的问题,王新华和村干部逐步理顺合同账目,想方设法寻找“造血”良方。他与县、镇多次沟通汇报,促成西关街农贸市场建成,帮助村民就地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村民发家致富。“没有做不通工作的群众、只有不肯做工作的干部,只要你去做,你就能做到”这是王新华的工作思路。2005年前后,县里开始新农村建设,启动府前花园、金泉广场、三发舜和家园、圣源湖、文化广场、天下景城和绿景国际等小区建设,亟需征用西关街大量土地。他带领工作组经过10个昼夜不停地工作,给群众讲道理、解疑问,终于做通群众思想工作,顺利根除了制约工作推进的瓶颈。他们圆满完成的征地拆迁工作,帮助400多户村民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整顿村风,建设文明村庄。在抓好村庄发展的同时,西关街进一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王新华大力倡导党员先想、党员先议、党员先行,示范带动群众参与民生事业、重点工程。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王新华组织村民们一起制定村规民约,引导乡亲们自觉保持房前屋后清洁卫生。他成立红白理事会,鼓励乡亲间多交流促进互相理解,化解邻里矛盾,促进和谐稳定,极大增强的乡亲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他带领村两委征求村民意见制定村规民约,推选“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评比活动,孝顺、团结的家庭美德在西关街得到广泛发扬。 在他的带领下,困扰多年的生产路拓宽了,村庄环境美化了,群众收入增加了,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王新华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一个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对党的忠诚、对群众负责的初心使命,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