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济宁退役军人风采系列宣传(七)

发布日期:2023-03-15 16:25
浏览次数:

有一群退役军人,他们脱下一身戎装、不忘军人本色,以敢打硬仗的决心、敢打必胜的血性,奔跑于阡陌纵横的田野间,“满身泥土,但依然光芒万丈”,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再立新功,带领村民奔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兵支书”,“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开设“兵支书”系列宣传,为您讲述“兵支书”的故事。

潘教合,中共党员,1985年11月入伍,服役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长”,1990年12月退伍,现任汶上县白石镇红沟崖村党支部书记。

“当过兵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是一辈子的力量源泉,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要干出点名堂来。”任党支部书记三十多年来,潘教合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广大村民,让家乡美起来,让村民富起来。

红沟崖村地理位置偏僻,没有企业,没有矿山,大家都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随着经济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潘教合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能让乡亲们摆脱穷根?怎么能让村子脱离旧貌?怎么能让孩子们接受好一点的教育?“行行出状元,既然祖祖辈辈都种地,那我们就种好地。”潘教合带领村委对村子现状全方位考量后作出这个决定,他带领部分村民成立农民合作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从200亩土地进行试验,种植小麦玉米,播种、浇地、打药等每个工序都尽心尽力,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他们逐渐掌握了土地集约化、机械化种植的方式方法,200亩土地慢慢增加到2000亩,2022年还建了烘干塔,减弱天气对农作物收成时的影响,保障收成。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一年解决就业劳动力2000余人次。

潘教合和村党支部班子通过对上争取和多次募捐,筹集资金,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村子变美了,道路变宽了,户户通了自来水,处处铺了水泥路,完成了厕所改造,村里卫生每天都有环卫工人清扫,村民的生活舒适度更上一层楼。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潘教合在红沟崖村还注重道德建设,维护邻里和睦。组织“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在红沟崖村发扬光大。

在潘教合铁骨铮铮的军人作风背后,鲜为人知的柔情善意让人内心温暖。村里有户人家,家里母亲去世,只剩下父亲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潘教合跑前跑后,为孩子们申请免费入学,申请低保,每次逢年过节,总是送米送面,孩子的学习用品更是少不了。一时的帮扶可能很容易,十几年的帮扶足可见人心。“这些年,都感谢潘书记的帮助,没有他,我们可能上不了学。”长大成人的小郭这样说,现在每次回家他总会去看望潘书记。

“咱当了这个书记,就得为全体村民负责。”潘教合总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村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能轻易化解,遇到危险也总是挺身而出。2022年春,一位村民在种地时,点燃了杨絮,顿时火花像闪电一样窜了出去,点燃了周围的大树,顿时浓烟滚滚,看着火苗以极快的速度向村民住宅区燃烧,村民大喊着火了。正在执勤点的潘教合看到浓烟后,沉着冷静,一边安排人拨打119,一边把村里的洒水车开过去灭火。到现场后,他又组织村民使用手边的盛水工具进行灭火,及时控制住火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控制在最低。

“红沟崖不仅是我的家,更是我要守卫发展的地方。作为退伍军人,我会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三十多个春夏秋冬,潘教合始终牢记自己曾是一名光荣的战士,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军人本色,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为建设美好家园努力奋斗!

姚秋雷,中共党员,2001年12月入伍,2003年12月退伍,现任清河镇鹿洼村党支部副书记。

在清河镇,有一位人人都竖大拇指的“兵支书”,他就是鹿洼村党支部副书记姚秋雷。这位当过兵的村副书记,始终坚持“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时时冲在先、事事干在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上任之前,姚秋雷在镇上经营一家服装店,生意很是红火,担任鹿洼村党支部副书记,原本想着两边兼顾,哪成想605户村民,大事小事,都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做好,姚秋雷把经营服装店的任务交给家属,一心一意投入到村工作中。

村里的事既然开了头,就得干好,要不枉为“退役军人”称号。刚上任,好多工作理不清,找不到头绪,因为鹿洼村,是优化合并村,好多人都认不全,他就扑下身子整天在村里转,一边认人认地认设施,一边倾听群众诉求。遇到难事儿,他就跑去请教村里的老党员、老村干部,去镇上问镇干部怎么干,有时候自己还担心,别把别人问烦了。姚秋雷同志忙于村里工作,服装店顾不上,家里孩子顾不上,家属有时会和姚秋雷置气,姚秋雷同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家属做工作,家属也看到了姚秋雷同志想干好村干部这项工作的恒心,为村民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一桩桩实际性困难,带来的成就感,现在姚秋雷家属对他的工作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

基层工作,繁重而忙碌,大到村里建房修路,小到婆媳吵架,姚秋雷总是耐心解释,热情接待,微笑服务,经常深入村民家中,走访重点对象,每家每户生活状况了然于心。特别是五保老人和贫困户,他都积极依据帮扶政策想方设法实施帮扶计划。近两年来,在“兵支书”姚秋雷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围绕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道路交通、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重点领域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开车拉老弱病残到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挨家挨户上门核酸,不漏一人,应检尽检。老房改造,姚秋雷同志挨家挨户的排查,符合改造条件的一户不落,不符合条件的坚持原则,耐心讲解政策,村里人对他中肯的评价,他工作对事不对人,做事很公道。美丽庭院创建,一开始村民不理解,说哪有时间去打扫卫生,地里的活那么多,姚秋雷就找了一家最脏的、最差的农户,花了一天的功夫给他们打扫干净。农户回到家以后很感谢他,说家里干干净净的,看着心里就舒服。从那以后,也欣然接受了创建美丽庭院的建议,现在被评为五星级,只要努力,没有办不到的事儿,只有想不到的办法。

“基层工作虽然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都是在为民服务,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各项工作岗位上。”姚秋雷在平凡的岗位甘于奉献,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工作热情,展现了他对责任和担当的坚守,诠释了当代军人的优秀风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