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光在身边 平凡中的不平凡”济宁退役军人风采系列宣传(四十)

发布日期:2023-11-05 16:30
浏览次数:

一身军装,一生戎光!“戎光在身边——济宁退役军人风采系列宣传活动”,讲好新时代济宁市退役军人在平凡岗位上续写军人风采的生动故事,诠释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彰显退役军人的优秀品质。

关金刚

关金刚,中共党员,1995年入伍,1998年退伍,2002年参加工作,成为大路口乡一名工作人员,2009年经组织考核,任命梁山县大路口乡敬老院院长一职。自任职以来,他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工作精益求精,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打造成为院民之间和睦相处,硬件设施齐全的高标准敬老院,诠释了一个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品德。

大路口乡敬老院,是在原大路口乡政府旧址,经多次提升改造完成的。敬老院建院初期,都是一些五十年代的老旧房屋,没有娱乐设施,消防设备陈旧,电器线路老化。关金刚同志积极向领导建言献策,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采取民政部门为主,乡政府配套,社会力量捐助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经过多年不断提升改造,目前大路口乡敬老院已成为居住舒适,内部设施完善,消防设备达标,健身器材完备的高标准敬老院。

十几年来,关金刚同志总是舍小家,顾大家,真情对待敬老院每一位老人。在其担任院长这些年里,他没有在家吃过一顿团圆年饭。他认为,越是过年过节,老人越需要温馨、关照和陪伴,所以,他总是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过年过节。敬老院有六十多位老人,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且多是老弱病残,生活习惯不同,性格各异,也存在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陋习,有些老人喜怒无常,爱发脾气,争强好胜,导致老人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发生纠纷,影响团结。关金刚总是耐心开导,教育他们,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家庭组合,老人之间应多宽容,互帮互助、以诚相待,在他的精心管理和耐心开导下,老人们观念转变了,性格柔软了,院里吵闹事少了,守纪律、讲文明、讲团结的人多了,积极配合敬老院各项工作的人多了,生活更加和谐,更加开心。

“曾经是军人,一辈子就是军人!”在担任大路口乡敬老院院长的这10余年,关金刚始终保持着部队雷厉风行、见困难就上的战斗作风,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胆忠诚、责任担当。以院为家,爱岗敬业,把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岗位虽然普通,但是关金刚的事迹注定不平凡。

马 胥

马胥,女,2006年入伍,2008年从部队退役,后进入香城镇妇联工作,2022年调任到香城管区。“绿色的军装”变身“鲜红的马甲”,马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乐于帮助他人,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像一盏明灯温暖了整个管区……

在妇联工作的五年期间,开展“巾帼党史微课堂”“我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参观教育基地、邀请党校讲师上党课、“舞前微课堂”等活动,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带领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全力建设美丽庭院……马胥尽自己所能做好每项工作。围绕泉山民宿、大樱桃、阳光玫瑰葡萄等特色林果种植基地、食品加工物流园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0余场,为附近村居千余名妇女带来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仅两年就培训出了像北齐村葡萄种植、草莓种植、龙水村芦笋种植等农村致富女能手近50名,让她们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将“最美家庭”“绿色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建设视为香城镇妇联“家”字品牌的工作目标,积极深化“美邹美家·庭院+”品牌,持续推进“1+5”创建模式,开展“美丽庭院+环境整治”“美丽庭院+生态优美”“美丽庭院+邻里互助”“美丽庭院+家风传承”“美丽庭院+创业创新”活动。特别是在推动“美丽庭院”工作进行中,马胥与同事们集思广益,创新打造微家小院、积分超市等,充分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美丽庭院创建参与率100%,在省、济宁市各项检查观摩中多次被给予肯定。

2022年3月,因工作需要马胥成为一名管区工作人员。刚开始步入管区时,马胥是全镇唯一一名在管区工作的女同志。管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要想为村民排忧解难,就要畅通“最后一公里”,要让服务更有温度。街坊邻里常说:“马胥是个热情、开朗的人,总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正能量。”

作为一名退伍女兵,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马胥全身心扑到管区里。在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期间,她从天未亮到天已黑,从布置场地、搭帐篷、拉横幅、标一米线,到测温、扫码、登记……有条不紊地协助做好检测工作,用实际行动把联防联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守护村民的生命健康。香城管区十五个村居,村村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六月天正是最热的时候,连续几天的大雨并没能让燥热的天气凉爽下来,而眼下图斑举证工作迫在眉睫。地里泥泞不堪,站不住脚,迈不开腿,可任务面前,没有困难,只能前进。冒雨深入田地,脚踩淤泥拔不动腿;汗水流进眼睛,搬运树枝俯身拍照,开始了两周披星戴月的工作时光。

“一日当过兵、终身是战士”。马胥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践行巾帼卫士的初心和使命。痴心基层、扎根基层,她用真情刻印更馥郁的芬芳。

赵 乾

赵乾,中共党员,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赞誉。

在部队时,他就是一名优秀士兵,担任过班长职务,一次荣获三等功,两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脱下军装已近20年,坚韧而赤热的军心始终未变。

学校的工作耗费了赵乾大量的精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他的日历中没有“节假日”、“双休日”。在乡镇工作的十年中,他始终坚持一线教学,并身兼多职,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常常加班加点,从未松懈过。学计算机专业的他,成了学校的香饽饽,关系到网络的工作,大家都找他帮忙,有一次完成一个网络信息平台,由于白天网络状况较差晚上稍好些,他就晚上干,经常一干就是一宿,持续一个多月。

2019年调入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这是一所2019年新建成的学校,学校边用边建,刚开始学校教师缺口较大,很多老师都是身兼多职,他也是前勤、后勤哪里需要去哪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赵乾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新颖、自主、独特的教学风格。他注重学法指导,重视思维创新,积极创设情景,进行探究性教学,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让优生“吃得饱”,又使学困生“消得了”。历年来,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教学成绩显著。在他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栋梁之材,每一块“顽石”都能雕琢成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所以,在他的眼中,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值得去欣赏,他以学生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学生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每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很多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差,赵乾就经常与其谈心,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嘘寒问暖,让其他同学和他们一起上下学,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终于使那些同学又找回了自信,变得爱说爱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赵老师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以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奉献着自己的爱与青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与责任,书写一段又一段师生恩情。

孔德路

孔德路,1995年至 1998年在部队服役,服役期间多次获得部队嘉奖。现任山东鲁城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曲阜市水滴公益服务中心理事等职位。

1998年退伍后,他被分配在曲阜市电缆厂勤勤恳恳工作多年,深得领导同事信任,作为一个兵时刻怀揣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经过深思熟虑孔德路决定辞职回家二次创业。经过多年努力,将曲阜钟楼电缆有限公司品牌战略发展升级为山东鲁城电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168万元,现有员工 35 人,其中退役军人5人、军人家属 2人,公司也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历程。

孔德路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担当,积极组织参加各项慈善活动,时刻挂念因受灾害影响的群众,为灾区捐款、助残、扶贫、水滴筹等爱心善举;先后组织开展、参加走访慰问活动 10 余场(次),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参战老兵、病困、残疾老人家庭累计 100余 户,为他们送去总价值约 3.2 万元的大米、面粉、油等生活物资,展示了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感恩回报社会的博大情怀;另外孔德路同志还是曲阜市慈善义工团的一员,多年来一直坚持关爱弱势群体,踊跃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捐资捐物的同时身体力行做宣传,并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公益见证善行,在他们年幼的心灵中埋下爱和善良的种子。鲁城电缆也被曲阜市慈善总会评为爱心单位。疫情期间,鲁城电缆人迅速反应,孔德路更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退伍兵的爱国精神和政治风貌。先后多次累计捐款12000元,为国家防疫工作献出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孔德路同志带领全公司主要负责人,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公司上下一心、共克时艰,通过网络媒体发布销售信息,通过线上营销平台、快手、抖音、直播等平台帮助企业开展互联网营销工作,有效为企业拓展了销售渠道,扎根市场勇于开拓,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和说到做到的诚信精神打动客户,拿到一个又一个订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连续加班加点,销售额同比2019年逆势上扬、在当年9月份就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这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部队组织的培养爱护、得益于全体鲁城人的辛勤付出。

目前,山东鲁城电缆有限公司又增加光伏发电和电力安装多个项目的融合联动发展,不仅促进了电缆生产制造、电力安装和绿色无污染发电生态产业链的完善和运行,同时助推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孔德路同志作为山东鲁城电缆有限公司的领头人,他的忘我大爱精神,带着“诚信天下  大有可为”的梦想必将在创业创新路上绽放的更加绚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