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张富清:深藏荣誉的背后

发布日期:2019-06-12 15:39
浏览次数:

七十年前的那场战斗中他死里逃生。跳下城墙时,一颗子弹擦着他的头皮飞过,同时他端起冲锋枪一下子扫倒了周围7、8个敌人。击退外围敌人后,他冲向一座碉堡……那晚的战斗他一共炸毁碉堡两座,缴获机枪两挺。战斗过后他才发现,头顶上有块头皮翻了起来,子弹在头顶留下一条浅沟。

他曾受到彭德怀司令员接见,除了报功书上提到的“特等功”,还3次荣立一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先后两次荣获“战斗英雄”和“人民功臣”荣誉称号。1955年,为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他选择主动退伍,来到贫困山区,远离了那段峥嵘岁月,从此“隐姓埋名”。

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

如果不是去年11月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信息采集时看到这张泛黄的报功书,这位耄耋老人也许还会继续“默默无闻”下去。

但他又注定不会默默无闻。退伍不褪色,这位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在工作和生活中仍然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身为公社成员,他在偏远山区中又选择了最偏远、最困难的片区;公社改革精简时,他带头让家属下岗待业;儿子也从未在他工作过的单位任职。无论在哪,张富清都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形象和先锋的姿态。“不怕苦、坚决完成任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优良作风在我这记忆很深,严肃的纪律性和组织性这是我一直对部队的印象,我还想过部队的生活。”

光荣事迹被发掘后,记者们最好奇、问及最多的就是老英雄为何深藏功与名。其实,答案就在他的战斗和工作经历中。不管是战争年代打仗舍生忘死,还是工作后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张富清身上最大的人格特点就是“无我”。

因为“无我”,他才能在战斗中把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到“一冲上阵地满脑子都是消灭敌人”;才能在工作中廉洁无私,整天想的就是“不给组织添麻烦”。正如军报评论道:“名利从来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他们一生遵循的,从来都是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张富清身上,体现的是一名老兵最朴素的精神和一名共产党员最纯粹的信仰。

“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很好了。我有什么资格把战功拿出来显摆呢?”他虽生还,战友们却牺牲了。也许,每当看到泛黄的军功书和奖章,他还会想起当年一起爬城墙的突击组战友。深藏荣誉的背后,也是对逝去战友的永久怀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